返回 >>

中国储能行业2025年总结

行业资讯2025-04-10

一、行业现状:爆发式增长,价格战激烈

  1. 市场规模爆炸

    • 2024年储能招标规模达126GW(相当于1.26亿台家用空调同时运行),中标规模91GW,比2023年翻倍增长。

    • 全年新增储能装机42.5GW(能存107亿度电),占全国累计储能的57%,新疆、内蒙古、江苏是装机前三。

  2. 价格暴跌

    • 储能系统价格从2023年高位跌到0.7元/瓦时(相当于存1度电成本700元),行业疯狂内卷,小企业被淘汰,大厂垄断市场。


二、储能怎么用?三大场景

  1. 发电侧(电源侧)

    • 给风电、光伏当“充电宝”,解决发电不稳定的问题。

    • 占新增装机的32%,但政策取消强制配储后,未来要看新能源企业自愿购买。

  2. 电网侧

    • 主力军!占新增装机的60%,主要用于调峰调频(类似给电网当“稳压器”)。

    • 独立储能项目最吃香,靠租容量、卖电、辅助服务赚钱。

  3. 用户侧(工商业为主)

    • 工厂、园区用储能省电费(峰谷价差套利)。

    • 江苏最火,但全国渗透率不到1%,潜力巨大。2024年装机增长72%,但政策趋严(比如消防要求)短期影响发展。


三、技术趋势:锂电称王,其他路线冒头

  1. 锂电池仍是老大(占89%)

    • 电芯越做越大:从280Ah升级到500Ah+,集装箱储能能量密度提高(20尺柜从3.7MWh→5MWh)。

    • 系统更智能:AI监控电池健康,消防系统升级(比如“三位一体”防护)。

  2. 其他技术开始抢地盘

    • 液流电池:安全耐用,适合长时储能(比如4小时以上)。

    • 压缩空气:适合超大规模储能,但选址难。

    • 氢储能:能量密度高,但效率低,还在起步阶段。


四、政策巨变:从“强制配储”到“市场驱动”

  • 2025年取消强制配储:新能源项目不用必须买储能了,行业从政策补贴转向市场化竞争。

  • 电力改革加速:全国推广现货市场,储能可以灵活卖电(比如低谷存电、高峰放电赚差价)。


五、未来机遇与挑战

  1. 机会在哪?

    • 海外市场:欧美储能需求暴涨,中国企业出海抢单。

    • 长时储能:4小时以上储能技术(如液流电池)将爆发。

    • 虚拟电厂:把分散的储能聚合成“超级充电宝”,参与电力交易。

  2. 要小心什么?

    • 价格战继续:低端产能过剩,劣质产品可能引发安全事故。

    • 技术不成熟:氢储能、飞轮储能等仍需突破成本瓶颈。

    • 政策波动:电价调整频繁,影响储能项目收益。


一句话总结

2025年储能行业:锂电继续称王,政策转向市场化,技术卷向高安全长寿命,谁能解决“安全+赚钱”问题,谁就是下一个巨头。